略 · 考 | 《京华烟云》X《布登勃洛克一家》


《布登勃洛克一家》大概是一年半前看完的。当时没什么闲情雅致,完全就是冲着诺奖的名头去的。上下两册55万字出头一点,看完之后毫无波澜:大家族的兴衰史嘛,再怎么写也超不过我们《红楼梦》的艺术巅峰啊!垄断、排挤、打压、被垄断、被排挤、被打压的循环在打开第一章看到作者描绘的冬日暖炉旁家人团坐看雪的场景时俨然已能看穿。布登勃洛克一家发迹之时就投机于拿破仑战争的粮食财,狠捞一笔之后便一代不如一代,尤其是托马斯为维持家族的财富、荣誉、社会地位殚精竭虑竭尽全力,却依然无法挽回颓势,最后一搏奋力在徒有其表的议员竞选上,而同时输了政治却赢了财富的哈根施特罗姆家族以大军压境之势一点一点碾压布登勃洛克家族最后的荣光。

 

同从内容角度入手,《京华烟云》的起点是向西方介绍《红楼梦》的,林语堂不仅把历史时间、地点、人物糅在叙事当中,种种社会风俗文化乃至风俗文化的演进变迁也都随着故事的发展徐徐展开,更像是时代和社会的百科全书。从19世纪下半叶义和团运动开始写到抗日战争的高潮,前后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见证了姚、曾、牛三大家族的各自走向。三个家族各具特色,也各有自己的全盛时期。虽比不上《红楼梦》四个家族的面面俱到又剪裁精巧,整个故事还是非常流畅合理的,不少章节也有其动人之处,但也就平平,两次诺奖提名真的是有些高就了。

 

从人物塑造角度来看的话,《布登勃洛克一家》是略胜一筹的,托马斯曼本身也占了写人物“少而精”的优势,不像林语堂有些人物来得不明不白,写着写着也就写没了。都讲主要人物的话,《布登勃洛克一家》中的托马斯、克里斯蒂安、安东妮甚至汉诺都非常丰满立体。托马斯兢兢业业,用自己的付出捍卫自家和家族的尊严,但年少时也有过真挚的爱情,万年也会“晚节不保”为挽救家族放弃家族最引以为傲的商业道德,结果这最后一扑腾反而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克里斯蒂安一生不靠谱惯了,挥霍钱财,无心学习工作只愿follow heart沉迷声色犬马,精神空虚无助;安东妮是极典型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对“自由”的需要是源于婚姻不自由,但她的本质就是爱慕虚荣、安逸享乐的,且她也不以此为耻,家族逐渐衰败就追忆往日辉煌。

 

《京华烟云》的主人公都太抽象化了,甚至都太极端地趋向好或坏了,在人物塑造上也多趋向于用平铺直叙的方式直接点明。木兰一生妙想,莫愁一生安稳,荪亚一生天真,怀瑜一生作恶,缺乏张力。相反的,一些配角人物倒是有血有肉,让人或歌或叹。素云的转变写得极好,“坏人”也有自己的价值判断的,真要做汉奸帮日本人杀害自己的同胞时,素云就“恶向胆边生”加入了妹妹的锄奸团;黛云一直愤世嫉俗看不惯哥哥姐姐卖国谋利的勾当,但当姐姐真的悔过哭着问她怎么办时她也让“血浓于水”了。如此种种不甚枚举。但人物性格简单化绝对化也不是林先生一人的不足,新文化运动后期的白话小说,尤其是男性作家的小说散文里大凡都有这个现象。

 

最后从精神内涵来讲,《京华烟云》用最后姚家的不死不灭强调了“道”在中华文化中的核心地位(那姚老先生你到底是为什么要不让红玉和阿非订婚,又积极到不行地帮女儿管家务事啊!),而恰恰是因为这不合常理的“不死不灭”让人觉得这波鸡汤说服力不够。而《布登勃洛克一家》,同样是一部以家族变迁反映时代变迁的大部头,叔本华啊尼采啊“来自颓废派”啊种种精神暗含其中,动因和结果的大相径庭,过去将来现在的闪回套现,令人惋伤的反讽等等爆发在一处,含蓄抒情,反而演绎出了一首动人的挽歌。


19 Feb 2018
 
评论
 
热度(7)
© 山 · 吹 | Powered by LOFTER